9月26日,由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承办的“废钢助力钢铁行业电炉流程发展研讨会”于京召开,会议汇报了《废钢助力钢铁行业电炉流程发展》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围绕废钢产业和电炉流程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展开深入研讨,以期进一步完善课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主持会议,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剑雄、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分别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上官方钦教授代表研究团队系统汇报了《废钢助力钢铁行业电炉流程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作总结发言。原国家能源咨询委委员白荣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副秘书长石洪卫,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志凌,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剑雄,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名誉会长王镇武、副秘书长王方杰,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赵凯,广东工业大学低碳冶金工程创新交叉研究院院长王中丙以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宝武、鞍钢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徐州金虹、四川冶控、唐山正丰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
研讨会现场
当前,电炉流程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机遇,但我国电炉钢冶炼起步较晚、缺乏竞争力,多项因素制约了电炉流程企业的发展。为此,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共同组建研究团队,系统分析我国废钢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废钢资源供给与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废钢助力电炉流程企业发展路径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进行探讨。
《废钢助力钢铁行业电炉流程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钢铁蓄积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我国废钢资源量总体上也将逐年提高;2030年前,我国废钢资源量增长幅度不大,废钢资源紧缺的现状稍有改善,但依旧不能满足国内钢铁生产所需,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较高;2030~2050年间废钢资源量增速较快,预计2045年前后达到峰值,此时,我国废钢资源充足,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将大幅下降,电炉流程将得到快速发展,并且有可能成为钢铁生产主要流程;2050年后,我国废钢资源虽较峰值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报告针对废钢在长、短流程中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不同废钢比下长流程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设置了保证转炉出钢量不变和保证入炉铁水量不变的两种情景,并基于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分析了不同转炉废钢比对应的钢铁生产流程的CO2排放总量及CO2排放强度的变化,指出:
第一,废钢本身是一种载能资源,不管是在长流程还是在短流程中,应用废钢来生产钢铁都可以大幅降低钢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
第二,转炉中提升废钢比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废钢预热、配加补热剂(碳质或硅质)等,相较于电炉中添加废钢,需要额外增加相应设备投资并增加燃料、电力或补热剂的消耗,从而相对电炉中配加废钢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CO2排放。
第三,在保证入炉铁水量不变的模式下组织生产事实上是一种变相增产模式,这也是当前长流程消耗废钢资源的动力源,从而导致废钢价格居高不下,电炉流程生产成本增加。虽然这种模式下,长流程的CO2排放强度也在降低,但是企业总的碳排放量是在增加的。
第四,在保证转炉出钢量不变的模式下组织生产,提高废钢比,势必要求铁前工序要减产,这样是有利于企业降碳的,也是应该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度鼓励发展的。
第五,高废钢比冶炼有利于CO2排放强度的降低,但企业外购的社会废钢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如Cr、Ni、Cu、P、S等,转炉冶炼过程中若使用过多的该类废钢会极大影响钢水质量。因此,高废钢比冶炼,特别是生产高等级钢种时,一方面需更加重视废钢的精细化分类,保证入炉废钢质量及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适度控制废钢比的范围,根据某钢厂的实际生产经验,在现有废钢条件下(外购社会废钢占比60%以上)冶炼高等级钢种时废钢比应控制在20%以内,而这条路线应该是未来高炉-转炉长流程的发展方向。
第六,总体而言,我国钢铁工业应该借助“双碳”的大背景,引导废钢资源尽可能流向电炉流程,进而逐步调整全行业的铁素资源结构、产品结构和流程结构的布局,从而实现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如在现阶段开始以全废钢电炉流程生产建筑用钢作为切入口来逐步替代中小高炉-转炉流程生产建筑用钢,钢铁产品质量可满足需求;现有大型高炉-转炉流程仍然以铁矿石作为主要原料,逐渐转向生产高端产品,如此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投资或研发投入(如废钢预热、高废钢比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通过对比国外各类钢铁企业生产布局,结合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研究团队提出以“两链一流”系统(供应链、服务链,生产制造流程)为核心的“城市钢厂”的概念设想,并参考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初步提出各阶段内电炉流程企业的发展趋势:碳达峰峰值平台期(2024-2030年)、碳排放稳步下降期(2031-2040年)、深度脱碳期(2041-2050年)、近零碳排期(2051-2060年)。最后,还针对目前废钢产业和电炉流程存在的五方面问题,分别提出多渠道获取废钢资源、完善废钢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废钢资源利用规范化、聚焦共性技术清单、优化电炉流程企业企业(城市钢厂)布局的行业措施,以及将废钢作为战略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修订再生钢铁原料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废钢回收体系建设、出台稳定废钢价格的措施、优化废钢税收等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围绕该课题报告展开充分研讨,一致认为,报告体例完整、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路径清晰,既适合钢铁行业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又将对下一步电炉流程企业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与会专家针对废钢助力钢铁行业电炉流程企业发展议题进行了热烈且务实的讨论,提出多项建议和措施:
一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背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已由增量发展阶段进入减量优化发展阶段。当前国内房地产需求回落,内需不足;2024年钢材直接出口的贸易摩擦明显变多,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不确定性均在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可以进一步聚焦研究未来钢铁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开展废钢资源的产生与利用预测,深入探索未来电炉流程企业的发展布局。
二是需要多角度考虑未来废钢产业与电炉流程企业的发展,优化产业指导目录,疏通电炉钢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建议在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布局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电炉流程企业施行优惠电价政策,解决电炉流程企业用电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建议将电炉流程企业移出“两高”名录,鼓励全废钢电炉流程企业发展。
三是加大对废钢回收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与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的大型废钢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废钢加工企业的集中度;推动解决废钢资源分类问题研究,有利于废钢资源的合理定价与高效利用;建立全国废钢资源分布和数量统计、资源回收信息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废钢电子化供需信息及交易平台。
四是深入研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成立带来的废钢循环利用的政策机遇,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畅通资源回收利用链条。
五是合理引导废钢在长短流程的流向,对钢铁行业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看到废钢在转炉中主要是起冷却作用,其合理范围应该在13%~15%,过高的废钢比将会扰乱炉外精炼工序节奏并对钢材质量产生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应该借助“双碳”大背景,引导废钢资源尽可能流向电炉流程企业,进而逐步调整全行业的铁素资源结构、产品结构和流程结构的布局,实现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六是优化碳配额政策制度,从鼓励电炉钢发展的角度,建议有关部门考虑采取按吨钢碳配额进行匹配的方式。
殷瑞钰
殷瑞钰总结发言。他对于该报告全面客观务实的战略性研究视角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基于我国钢铁工业减量发展、流程结构调整背景,从“双碳”目标及资源能源发展的战略角度看,废钢已经是铁素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电炉流程企业未来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上世纪60年代发展平炉还是转炉、80年代发展模铸还是连铸,钢铁行业就因未从战略角度思考,引起了一些争论,因此,该课题对于电炉流程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价值的考虑颇有价值。
殷瑞钰认为,在双碳背景下,未来钢铁行业将逐步形成三类典型的钢铁制造流程:高炉-转炉长流程是必然要逐渐减产的,但也仍然会在流程结构中占一定的比例,它将逐步过渡到以生产平材产品为主,特别是生产高档薄板、中厚板等高端板材的大批量产品,主要布局在沿海深水港地区和大型矿山附近;但从落实双碳战略来看,螺纹钢、线材等大宗产品再采用长流程来生产,是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的。全废钢电炉流程将从建筑用长材的生产流程变革做起,逐步替代以中、小高炉-转炉流程生产螺纹钢、线材等大宗产品,布局在城市周边,是以“两链一流(供应链、服务链、生产制造流程)”系统为核心的“城市钢厂”。氢还原-电炉流程尚处于探索、开发阶段,要继续研究、谨慎投资。他提醒道,虽然三大流程的发展比例会不断演变,但电炉流程企业发展这条路径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要始终坚持战略思维,根据钢铁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多角度、动态性、持续性地开展废钢产业和发展废钢-电炉流程相关的战略研究,不断深入思考、调整认识,使它符合发展实际,真正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国家战略的整体部署。
刘正东
骆铁军
白荣春
购钢网编辑:小小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万达广场1号写字楼1223-1224室
电话:0577-89881156
免责声明: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