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4月24日,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河北唐山召开。会议回顾了2022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了2023年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形势,并明确了2023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要开展的工作。
图为会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钢铁处处长张晓辉;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海深;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创A服务中心副主任、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原总工程师孙学军等领导出席会议。大会由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主持。
谢海深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河钢唐钢开展的工作。他表示,唐钢是河钢集团的核心骨干企业和最大的钢铁子公司,近年来,在河钢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退城搬迁和区位调整为契机,立足技术升级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进钢铁“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力抓好生产经营,致力打造“五个高地”(技术高地、创新高地、产品高地、智能制造高地和绿色发展高地)、奋力实现“五个一流”(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效率、一流产品和一流业绩),为河钢集团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为推进唐山乃至全省冶金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图为谢海深
谢海深认为,多年来,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坚持以“送服务、真服务、实服务”为宗旨,努力为河北省冶金企业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紧紧围绕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制造、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搭建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全省冶金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面对未来,唐钢将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的带领下,与广大会员单位一起,共同推动河北省冶金企业对标交流和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持续巩固提升钢铁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凸显钢铁定位、体现钢铁担当、做出钢铁贡献。”谢海深说。
张晓辉在致辞中表示,河北省钢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河北经济的中流砥柱。目前,河北钢铁行业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河北钢铁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河北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是河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家吃饭的饭碗。二是河北钢铁产业装备水平先进。河北省高炉平均炉容1443立方米、转炉平均吨位120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河北钢铁产业产品结构齐全,钢材品种基本实现“板带型棒线管”全覆盖,形成了特优普品种齐全的“金字塔”式产品结构。四是河北钢铁产业配套完善,已经形成包括矿石采选、钢铁冶炼、压延加工、焦化制气、耐火材料、碳素制品、冶金机械、建设安装及教育、科研、设计在内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五是河北钢铁产业绿色发展基础好,环保绩效A级企业和绿色工厂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张晓辉对河北钢企、员工、专家、企业家、协会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省十来年前的123家冶炼企业,现在已经整合为60家,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的企业创业者即使年事已高,仍在辛勤付出;我们的企业接班人在极致创新的基础上,仍在追求卓越;我们的企业职工在完成本职的同时,仍在全身心投入;我们的行业专家在不断取得创新成绩的时候,仍在苦思更多的难题解决;我们的冶金协会在做好为会员服务的同时,仍在全力推进行业发展。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是一直以来的市场竞争胜出者,相信面对挑战,没有一个人会选择躺平和退缩。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接受挑战,才是我们不断在竞争中胜出的唯一选择。”张晓辉发自肺腑、声情并茂的话语,直抵与会代表心灵,引起企业家们共鸣。
图为张晓辉
张晓辉介绍,今年河北省工信厅钢铁处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直接服务企业为主要手段,实施创新提升行动、结构优化行动、招商引资行动、重大项目行动、降本增效行动、产需对接行动、智改数转行动、绿色发展行动、形象提升行动等九大行动,全力推进河北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迟桂友代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王兰玉作工作报告。他表示,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七大特点:一是河北钢铁行业遭遇“五降一涨”。粗钢、生铁产量下降,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出口交货值及交货量双降,钢材价格大幅度下降,原燃材料价格上涨。二是河北省钢材产量提升。2022年河北省钢材产量为32169.16万吨,同比上升6.8%。三是河北省支柱型产业地位稳如磐石。2022年度,河北省钢铁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8.1%,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 33.3%。四是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再创佳绩。截至目前,河北省A级钢企已达25家,其中长流程钢企17家,占全国A级钢企的68%。河北省累计47家钢企获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称号。五是产业集中度再攀新高。六是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结出新硕果,其中,河钢集团,全年高创效品种占比42.74%;首钢京唐,全年开发新产品120项。七是资源整合和区位调整迈出新步伐。
图为迟桂友
对于2023年河北钢铁行业形势,迟桂友认为,有利和不利因素共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从外部环境来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元加息后的世界金融及经济走向更趋于波诡云谲、俄乌冲突等因素叠加。从自身来看,除受铁矿石价格制约等共性“短板”外,河北钢铁行业还存在供给能力偏大、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产业集中度不高等“短板”。“但当前,稳中求进总基调、扩大内需政策、抢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有利因素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且河北省既是产钢大省,又是用钢大省,河北省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必将推进河北钢铁行业的发展。”迟桂友说,如何在不利的挑战中把握机遇,把“有利”施以放大效应,是摆在河北钢铁人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迟桂友指出,绿色化是钢铁行业安身立命的必由之路,高端化是钢铁行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世界钢铁工业的必由之路,数智化是钢铁行业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因此,2023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化、高端化、数智化为目标,以全省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推进河北钢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智造、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迈向新高度,力争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做出行业的贡献。
在主旨报告环节,冯超介绍了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消费强度有所减弱;钢材出口同比基本持平,进口明显下降,为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钢材市场价格总体震荡下行,年末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企业效益显著下降;重点钢企进口铁矿石(粉矿)采购成本下降,炼焦煤采购成本快速上升,首次出现碳素成本高于铁素成本的情况;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略有提高,但仍保持在较好水平;研发费用持续增加,绿色低碳投资不断提高,各项环保指标继续改善。“但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主动把控生产节奏、调整产品结构,在实现供需平衡方面做出了努力,实现了行业平稳运行。”冯超表示。
图为冯超
冯超从行业发展规律、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角度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钢材消费已处于弧顶平台区。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的不断完善,我国钢材需求在告别快速增长时期后,钢材需求增长的动力将逐渐减弱,预计“十四五”时期钢需求总量将保持稳中有降。近期来看,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作用逐步显现,为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应坚信钢铁工业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仍将发挥巨大作用。正如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所言,中国钢铁行业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钢铁强国的实力,为工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奉献钢铁力量。”冯超说,当前,高质量发展对用钢结构品种提出新的要求,市场需要“高功能、高性能、低成本、无污染、长寿命、易循环”的产品,这要求钢铁行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会上,冯超还介绍了钢协近期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如积极研究和推进“两大基础举措”(产能治理新机制和优化联合重组政策导向),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工程(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基石计划、钢铁应用拓展计划)。
针对河北省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冯超建议,河北省钢铁工业应系统考虑区域供需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积极培养区域用钢集群,引领下游产业用钢水平升级,打造自身竞争优势。在超低排放改造领先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超低能效”工程,走好“双碳”第一步。结合河北省内长流程占比高、产能置换刚完成的情况,合理考虑流程结构。从市场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水平,提高单项冠军产品的比例,打造自身的产品结构和研发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快下游产业链延伸的步伐,探索新的合作方式。结合自身产业化水平和特色,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充分利用河北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思维,充分认识钢铁工业的内在规律,认准目标,提升竞争力,从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探索河北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外,会议通过了2022年会费收支情况及财务审计有关情况的报告,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吸收新会员,变更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监事,变更副秘书长的议案。河钢唐钢、中晟工程、中国电信等7家单位进行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智新技术推介。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河钢唐钢新区。
此次会议由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主办、河钢唐钢承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媒体等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会。
购钢网编辑:小叶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万达广场1号写字楼1223-1224室
电话:0577-8988115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